首页 >热点
藍白合不合的賽局(下):對柯文哲來說不論輸贏,參選到底存在滿滿的好處
发布日期:2024-05-03 12:50:03
浏览次数:662

文:張進逸

  • 藍白合不合的藍白論輸賽局(上):國民黨的困局是,寧可敗選也不能「禮讓柯文哲」

對柯文哲來說,合不合他的賽局說賽局分析涉及多個層面,包括個人利益、下對選情緒價值,柯文以及民眾黨的哲來整體利益。這種多重角度的贏參考量使得他的賽局策略遠比國民黨更為複雜。對國民黨而言,底存的好其實就只有勝選與敗選,滿滿以及立院席次的藍白論輸多寡,所以很容易可推估國民黨勢必參選到底。合不合但對於柯文哲來說,賽局說情況又會是下對選如何呢?

我們可以用賽局理論來簡要推測柯文哲可能的考慮:

  • 禮讓侯友宜並勝選

優點:取決於交換條件,可能包括關鍵部會或甚至是柯文行政院長的位置。

缺點:

  1. 除非接受侯柯配,哲來否則所有職務皆無任期保障,全由國民黨所控制。若國民黨毀約,柯文哲和民眾黨將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,甚至可能喪失政黨主體性。
  2. 由於失去母雞帶領,民眾黨的政黨票將較獨立參選下降,連帶導致立院席次可能減少。

假設國民黨提供最高到行政院長及部分內閣職務,但由於缺乏任期保證和柯文哲不能確保有效控制閣員,我們暫時用數值+3來表示這種情況。

  • 禮讓侯友宜但敗選

優點:除了不被視為導致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戰犯外,並無任何實質好處。

缺點:

  1. 所有先前的交換條件都將成為泡影,同時傷害柯文哲的情緒價值。
  2. 可能因被批評為分贓政治讓柯文哲進一步失去支持基礎,也拖累民眾黨的政黨票選情。

由於這是最壞的情況,我們可用-5來表示。

  • 獨立參選並勝選

優點:

  1. 由於國民黨不會禮讓柯文哲,因此勝選代表著柯文哲是憑一己之力所當選,所以無論是要找國會最大黨組閣,或者是自行任命屬意行政院長,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性。
  2. 即使面臨立院席位的絕對少數,至少擁有執政權,民眾黨幾乎可以確定會繼續壯大。

缺點:全盤皆贏,完全沒壞處。未來執政績效影響不需在此考慮。

由於這是最理想的情境,以贏到極致來看,可用+5來表示。

獨立參選,敗選但選票超過侯友宜

優點:

  1. 維持了政黨主體性。
  2. 讓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戰犯責任在侯友宜。
  3. 民眾黨政黨票可望有好成績,進而增加三黨不過半機率。
  4. 獲得更高額的選票及政黨補助款。
  5. 情緒價值未受到貶損。

缺點:未能成功阻止民進黨繼續執政。

可以看出柯文哲即使敗選,只要最後選票能勝過侯友宜,甚至成為三黨不過半的關鍵少數,柯文哲仍然可持續在政壇上發揮極高影響力。雖然效益比不上勝選,不過對於民眾黨這樣的小黨而言,仍然算是可觀的戰果,可用+3來表示。

  • 獨立參選,敗選且選票低於侯友宜

優點:

  1. 仍能保持政黨的主體性,並可能獲得一定程度的選票和政黨補助款。
  2. 民眾黨因為有母雞帶領,可獲得較多席次,立法院還是有可能三黨不過半。

缺點:會被普遍視為導致民進黨繼續執政的罪魁禍首,並可能在選戰後期遭到一定程度的棄保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雖然是柯文哲可能面對的最壞情境,但仍比禮讓國民黨更有收益。特別是如果立院仍然是三黨不過半,他仍然可以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,而且比現狀更佳。因此,我們可以暫時用數值+1來表示這一情境。

接著,我們也試著估算各種選項下柯文哲的勝敗機率。舉例來說,如果柯文哲選擇禮讓侯友宜,我們假設侯友宜勝選和敗選的機率各為50%。

另一方面,如果柯文哲選擇獨立參選,由於他和國民黨的選民基礎有所重疊,以及考慮到最近的民調顯示他和侯友宜不相上下,所以我們估計他勝選的機率與估算侯友宜獨立參選時同為20%,而敗選的機率則為80%,且在敗選的情況下,柯文哲超過或低於侯友宜的機率各佔40%。

在這些條件下,我們可計算出柯文哲的賽局情況為:

禮讓侯友宜期望收益 = 0.5 * (+3) + 0.5 * (-5) = -1

獨立參選期望收益 = 0.2 * (+5) + 0.4 * (+3) + 0.4*(+1) = +2.6

a
一般情況下的柯文哲賽局決策樹,由筆者自行以GPT-4繪製而成

機會渺茫的柯文哲賽局考量

在柯文哲的賽局裡,獨立參選的期望收益明顯高於禮讓侯友宜。因此,在這情境下,他看起來沒任何需要禮讓的理由。如果國民黨依然希望柯文哲能夠禮讓,那麼必須達成以下四個條件以改變賽局格局:

  1. 提出若勝選可提供超過柯文哲所預期的條件,以及足夠的保障。
  2. 說服柯文哲相信藍白合勝選機率不僅是50%,而是更高,例如70%。
  3. 即便藍白合無法當選,還是能提供柯文哲及民眾黨相當的實益。
  4. 短期內必須讓眾多具公信力民調明顯高於柯文哲,以大幅降低他贏過侯友宜的可能性,例如降至只有10%。這時也意味著讓柯文哲總統勝選的機率為零。

在這些條件下,如果第一項和第三項的收益分別變為5和-1,新的賽局解會是:

禮讓侯友宜期望收益 = 0.7 * (+5) + 0.3 * (-1) = +3.2

獨立參選期望收益 = 0 * (+5) + 0.1 * (+3) + 0.9*(+1) = +1.2

a
機會渺茫的柯文哲賽局決策樹,由筆者自行以GPT-4繪製而成

在這種情境下,柯文哲可能才會考慮禮讓侯友宜。然而,這四個條件各自的實現都相當困難,特別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提升民調明顯超越柯文哲,以及如何提出一個能讓大眾接受、不像是分贓的具體合作方案。然而只要有其中幾項無法完全實現,就很難讓納許均衡點有所改變,因此機會極為渺茫。

平行時空的整合可能

由於上述的賽局都是建構在現狀之下,使得藍白合的機率可說是微乎其微,但如果選戰的歷程並非如目前這般,而是柯文哲從頭至尾都是民調墊底的情況時,那麼柯文哲就勢必考慮到選後自己在黨內的影響力,甚至整個柯文哲路線會不會遭遇挑戰。

若柯文哲會陷入這樣的考量,代表著即使國民黨未提供任何實質好處,就主動調整戰略。例如,柯文哲可能會為了確保自己能有效掌握黨機器,選擇出任民眾黨的不分區第一名,一方面作為帶領全黨持續衝刺的象徵,另一方面擁有立委的身分,也會比陽春黨主席更能控制整個黨運作,為未來做更長遠的規劃。

不過在五月份侯友宜民調劇烈下滑,導致二、三名易位之後,這項可能性就已消失。柯文哲不僅證明了自己依然是黨內不可或缺的領袖,也更有底氣相信自己有機會憑一己之力衝擊總統大位。因此即便現在民調有下滑的跡象,也已經無法回到始終居於墊底的平行時空賽局。

柯文哲接受媒體聯訪Photo Credit: 中央社

最可能的選局發展

目前郭台銘雖然宣布參選,但在支持率遲遲無法提振、連署速度也不如預期,加上副手存在雙重國籍問題,短期內解決的可能性不高,因此缺乏足夠威脅柯、侯的潛能,難以促使他們坐上談判桌。最終,郭台銘很可能會選擇退選,讓整個選局重新回到原本的三腳督形態。

對國民黨來說,雖然名義上會努力推動藍白合,但因為無法提供足夠吸引柯文哲的條件,更無法滿足他的情緒價值,加上禮讓柯文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。因此最後所有的動作,可能只是為了公開表明:「我已經盡力促成藍白合了,責任不在我。」對於國民黨而言,眼下最重要的反而不是總統大選,而是如何提升在立法院的席次,將會是現實中收益更高的選擇。

而柯文哲則處在進可攻、退可守的有利戰略位置,進仍有一絲希望靠著再度拉升民調,在最後關頭試圖發揮棄侯保柯效應,與賴清德一戰;退也有很高機率讓立院三黨不過半,成為關鍵少數。在這種情況下,即便民進黨繼續執政,他也能在多個議題上發揮重大影響。

甚至,如果柯文哲願意,他也有可能與民進黨討論組成聯合內閣,而民進黨為了在立法院達到過半的穩定執政,也不一定會完全排除這種可能。

因此柯文哲雖然也說:「你們放心好了,最後一定會合的,只是說怎麼合而已」,也許可解讀為他會在選戰最後階段努力拉升自己的民調,以明顯領先侯友宜,從而促使在野陣營自主棄侯保柯,達成所謂的「最後一定會合」。歸根結柢,對於柯文哲而言,「下架民進黨」並不是最終目的,「上架民眾黨」才是。若無法上架民眾黨,那麼無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執政,對於柯文哲而言實際上差異並不大,這也是藍白之間最大的分歧點。


上一篇:专访白象饮品总经理高岩松:未来饮料市场发展的“三个必然”!
下一篇:巴西世界盃,FIFA坐收超千億營收|天下雜誌
相关文章